救護車上,醫護人員細心照顧陳女士。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曾雨 實習生 陳熠菲 圖/記者 劉成臣 通訊員 鍾澤宇 報道:市民陳女士(化姓)在桂林旅遊期間突發腦出血,在當地緊急手術後一直住院治療。
春節臨近,陳女士想回家,可路途遙遠,途中隨時可能發生再出血等併發症,讓這家人為難不已。求助太和醫院後,該院派出醫生遠赴桂林,將陳女士安全接回十堰。目前,陳女士在太和醫院接受後續治療,恢復情況良好。
桂林旅遊突發腦出血 急診手術救回性命
1月10日18時41分,夜幕已經降臨,寒意襲人。
一列高鐵列車進入十堰東站,沒多久,陳女士坐在輪椅上被兩人推了出來,一位是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醫生彭豪,另一位是陳女士的姐姐。站外,太和醫院的急救車等候多時,很快,陳女士被送上急救車轉運至太和醫院。
陳女士今年56歲,去年12月2日,她在廣西桂林旅遊期間不幸突發腦出血,緊急手術後,一直在當地住院治療。
“當天晚上睡覺前,她頭暈得厲害,不久後開始嘔吐,意識也逐漸喪失。”陳女士的姐姐告訴記者,同住一間房的好友發現後,當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很快,陳女士被送往當地醫院,經檢查為急性腦出血,醫生連夜開展手術治療,才救回一命。
當晚,陳女士的親屬得知消息後,分別從河南南陽、湖北十堰趕往桂林。
陳女士的姐姐介紹,術後住院到第四周時,陳女士的病情好轉,臨近春節,她們一家人想把陳女士送回十堰就近治療。1月4日,她們向太和醫院求助,醫院表示再觀察幾日,等病情穩定,他們派醫生前往桂林將陳女士接回十堰。
陳女士平安抵達十堰後轉移到太和醫院的急救車。
準備急救監測物品 太和醫生赴桂林接人
“從桂林回十堰路途遙遠,路上極易發生腦出血等併發症,可當地醫院又沒有長途轉運患者的服務。”陳女士的姐姐説,得知太和醫院願意派醫生接她們時,她們一家十分激動,特別感激。
1月8日,在確定陳女士病情穩定後,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張力派該科室醫生彭豪前往桂林將陳女士接回十堰治療。
出發前,張力和科室護士長多次叮囑,並準備了氧氣袋、吸痰管、注射器、去甲腎、血壓計、輸液貼等急救、監測物品,以應對路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1月9日一早,彭豪從十堰東站乘坐高鐵出發,在武漢中轉後,於當日17時許抵達桂林北站。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他打車趕到了醫院,對陳女士病情進行了評估。
“當時患者生命體徵平穩,但神志不清醒,查體不能配合,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醫生建議出院,但如果回十堰,需要專業的醫生陪護。因為在路途中,有再出血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彭豪告訴記者,他將情況向主任張力彙報,經研究後,決定10日乘坐高鐵返回十堰。
時刻關注病情變化 平安將陳女士接回十堰
太和醫院門診部主任魯軍體介紹,在確定轉診後,他們制定了包括直升機、民航航班、急救車、高鐵在內的多種方案,最終選擇高鐵,是因為高鐵轉運時間在8小時左右,對患者來説更經濟,且患者病情允許高鐵轉運,一旦患者途中發生再出血等併發症,高鐵中途停靠,也能及時展開搶救。
1月10日,彭豪帶着陳女士和她姐姐從醫院出發,前往桂林北站,先乘坐高鐵至武漢站,再從武漢站乘高鐵回十堰。陳女士行動不便,只能坐着輪椅乘車,在列車上,彭豪時刻關注着陳女士的身體狀況。
“一旦再出血,就要現場急救。痰液要及時清理,否則會引發窒息。”在轉運至十堰途中,彭豪一直關注着陳女士的病情變化,每隔一小時就為她測一次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並提醒家屬按時給患者服藥。所幸的是,一路較為順利,一行三人於10日晚平安抵達十堰東站。
“一路上多虧了彭醫生照料。”1月11日,在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科病房,陳女士的姐姐向記者講述時,對彭豪滿心感激,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她看在眼裏,更記在心裏。但在彭豪看來,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生命至上,患者有所需,我們就盡全力去滿足。”
魯軍體表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直以來,太和醫院都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醫院,以“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宗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有温度的醫療服務,這次赴桂林接患者回十堰治療,也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寫照。
目前,陳女士病情平穩,處於恢復狀態,生活還不能自理,認知狀態比較差, 還需要進一步治療。